员工工作

首页 / 员工工作 / 工作动态 / 正文

三下乡之对话老党员朱万海:守望村落初心未改,一心为党至死不渝

文章来源: bat365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021-08-04

(指导老师:龚鑫,bat365通讯员:陈德玲 王慧 蒋晓珂)

2021715日,在卜纳洞村副书记米远固的带领下,bat365在线登录入口暑期赴湘西龙山社会实践团来到了老党员朱万海的家中。采访过程中,朱万海从地理环境、生活条件、人口素质等方面为实践团成员再现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卜纳洞村人民的生存状况。

翻过几道山坡,穿过几条小路,山腰处,一间青黑色屋瓦、砖木结构的屋子默默伫立着,门上还挂着几把已经风干了的大蒜,很难想到这便是有着近50年党龄的老党员朱万海老先生的住所。

初见他时,他身着一件灰色的短袖,黝黑的皮肤上布满着岁月的痕迹,曾经的青丝早已不在,取而代之的是那一头雪白的银发,仿佛在诉说着老人身上的沧桑。远远地看见实践团成员走来,老人布满褶皱的脸上满是笑容,挥了挥手表示欢迎。老人虽已年过古稀,但精气神丝毫未显颓气。采访还未开始,朱万海便热情地同实践团成员聊起了家常,叙说起他年轻时候的故事。

为民执教,穷且益坚

回忆起自己的执教生涯,老人脸上满是追忆。朱万海自18岁起就开始教民办学校,那时候他教五个班,一个年级只有一个班,每个班上差不多有50多个员工。上课的时候所有员工坐在一间教室,教学条件与如今相比可谓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同行的米远固书记也是他的员工,他年纪最大的员工现在都有70多岁了。在当年,教书的工资只够养活一个人的情况下,几乎没有人愿意去做这件事,但是朱万海毅然决然地教起了书,而且这一教,便是14年。教育改变的是一代一代的人,正是因为朱万海十四年如一日地致力于卜纳洞村孩童的教育,卜纳洞村才会有今天的改变。当初的孩童,心里有火,发出自己的一份光亮。

为民服务,初心未改

197111月,朱万海一入党便担任党支部书记,在吃饭都成问题的年代,当时基本上没有什么党员活动。他说:“活动就是听上级的安排,传达上级的指令。”当年正处于人民公社时期,两个村子都是合并耕种的,虽然种田的有300多户,共800余人,但是粮食产量很低,总会出现粮食危机。那时候卜纳洞村不通车不通路,交通极其不便,出行都是靠双腿,而且地处山区,获取生活物资十分困难。朱万海老先生在那期间担任村长4年,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他既要顾好家中妻儿,又要顾好卜纳洞村的村民。虽然老人说他没做过点啥,但是在村民们看来他帮助村子做的事,绝不止一件两件。直到1981年以后,朱万海因其妻子瘫痪在床才辞掉肩上职务,返回家中种田。

为党守村,见证变迁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传承了红色经典,发扬了红色精神。“现在入党要求越来越严格了啊。”老人长叹一声,“我当年没做过什么贡献,有愧于党啊。”老人说这话的时候,米书记连连摆手,“怎么会没有贡献呢!你教了那么多年书,培育出一代又一代人,贡献可大了。”是啊,14年的教书生涯,培育了卜纳洞村一代又一代人;4年的村长,顾好家中的同时顾及村中遭遇粮食危机的村民;近50年的生命,献给了中国共产党,为党守望着卜纳洞村。怎么会没有贡献?

“中国共产党好!大家要好好干,为人民服务啊!”这是这位陪中国共产党走过近50年的老党员对现在新入党党员唯一的期盼。为人民服务,简简单单的五个字,却蕴含着许许多多。朱万海从未踏出卜纳洞村一步,他的大半辈子都献给了卜纳洞村。可以说,为人民服务就是他大半辈子的真实写照。纵使年华不在,老人已经无法再做一些事了,但他会一直守在卜纳洞村,见证卜纳洞、见证龙山、见证华夏的改变。

(图为老党员朱万海。拍摄者:马梓萌)

(图为老党员朱万海接受采访。拍摄者:马梓萌)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米远固副书记(左二)、老党员朱万海的合影。拍摄者:马梓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