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原创天地 > 正文

离开雷锋的日子》观后感

文章来源: bat365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021-12-24

《离开雷锋的日子》观后感

20级新闻学专业 易晨)“那姓梁的老头不是我撞的,我这辈子最不该撞的人……叫我给撞死了。”男人呼出的热气染红了眼眶,他身后是覆着皑皑白雪的雷锋墓。1988年那一天,砸向班长的晾衣杆、安静无声的手术室门外,还有班长雷锋身上刺眼的白布,都是乔安山这一辈子挥之不去的噩梦。

影片的开始是年迈的乔安山来为班长扫墓,他轻声地告诉班长:“以后我就不开车了。”

从小听着雷锋故事长大的我,自然知道雷锋究竟是怎么牺牲的,我在这句话之后罕见的沉默了,该是怎样的一种精神,支撑着他挺直脊梁,在班长牺牲之后依然能直面自己的问题,手握方向盘去便利千万家?

影片依然讲述了雷锋的牺牲过程,但对于影片的主旨来说,这个牺牲只是开始,雷锋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了无数的人,这种影响在他身死之后依然影响深远。

乔安山就是典型,他不屈于站长的施压,执意要求站长亲戚同他人一起排队坐车,更是在站长为难他的时候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坚持;他乐于助人不求回报,为难产孕妇开出生命之路,对于自己的善事,他从不邀功,也不强求他人感恩;他虽文化有限,却愿意十几年坚持背诵雷锋日记,让雷锋的故事更深的影响着国家未来栋梁。好事多磨,善人易挫。一位老人受伤倒地,乔安山将老人送进医院,垫付医药费,却被眼里都是钱的老人子女倒打一耙诬陷,乔安山的坚持与怒火在老人闭眼点头之后像是泄了气一般。他拿出身份证,道:“我还会再来的。”

这一情节在如今社会也是屡见不鲜,所有观影的同学都为乔安山不平。我心里堵得慌,难道物质发展之后所有的出发点都需要建立在金钱之上吗?这与雷锋精神相悖,更是时代精神的退步。好在最后乔安山得到了平反,他证明了自己的“雷锋精神”,但这种平反却是他在被那些人戳完脊梁骨之后,一句句“雷锋就是你撞死的!”“你连雷锋都敢撞,你还有什么不敢的?!”不止戳着影片中人的心窝,也在戳着我的心窝。他人轻飘飘的“误会”二字消不掉那几句话在心上划出的伤痕,旧事伤疤被揭开,终究也是会疼的。

儿子不能理解父亲,从他得知雷锋牺牲的真相摔门而去的时候,他其实也是难以接受的。他选择了随时代大流。利益至上的时代,雷锋精神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落后”,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也渐渐被人遗忘脑后,但来世上走一圈的人,都会在这世上留点什么,雷锋留下了他的精神,长年不朽。

影片的最后是乔安山和儿子的货车陷入土坑无法行进,二人在野外求助无果之后选择第二天卸货推车。镜头拉远,地平线上出现了一群骑着自行车的“红帽子”,他们年岁不等,但都是来帮助父子二人的。领头的女人直言她是雷锋当年课外辅导过的员工,她给了乔安山一顶帽子,希望乔安山以后能去她那里做演讲。乔安山红了眼眶,旁边的儿子认真的问道:“您能也给我一顶帽子吗?

我鼻头泛酸,平平无奇的对话,配着适当的配乐,将影片推向高潮,挫折之后的“柳暗花明”,正是乔安山所坚持多年做好事不留名的雷锋精神所带来的。他虽然因失误结束了雷锋年轻的生命而终身抱憾,但他却成为了雷锋生命的“延续者”,雷锋意志的践行者,雷锋精神的受益者。二十多年前的电影与二十多年后的社会逐渐重合,每个人都应该去了解雷锋精神,只有这种精神在中国发言光大,中国精神才能抚慰创伤,继续向前来跟紧时代步伐。